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瑜伽

为什么“吃亏是福”?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作者:wangcuirong      发布时间:2012-10-12 09:21:39

                      杨   眉

那天听一位朋友说,他们家的家规之一是绝对不许占小便宜,他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妈妈反复说的一句话:“占小便宜吃大亏”。所以,在他看来,占小便宜的事是“耻辱”。

第一次听人把占小便宜当做是“耻辱”,感觉很是震撼,同时对家规所具有的巨大约束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心理学角度看,为什么“占小便宜会吃大亏”?

因为每占一次小便宜所付出的最大的隐性成本之一便是人际关系,你以为自己因为占了小便宜就会多一些资源,并因此而沾沾自喜,殊不知,每一次你因为占小便宜而对他人造成的剥夺与不公都会增加别人在你面前的不安全感,累加到一定时候,量变到质变,从起初的疏远到中间的戒备再到最后的远离,这还不算,你的口碑因此也会变得很糟糕,以至于没有和你打过交道的人都会防备你,从而造成你更深的人际损失。

所以,占小便宜的习惯所造成的最大的隐性成本就是对人际关系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因为它从根本上违反了人际交往的公平原则(社会交换理论)。

 这还没完,你占的小便宜越多,越顺,你的危险就越大,因为你占的小便宜越多,你的胆子就越大,总有一天,你会碰到他人甚至社会的底线,于是,不用别人做什么,你自己就此便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所以,古人才有“吃亏是福”的说法,为什么吃亏是福?因为,肯吃亏的人在当下把自己的利益舍了一些出去,他因此而让他人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点物质,而且还有安全感和欣赏,而这将导致的最大的隐性收获就是:以后愿意和你合作的人会越来越多,这道理说起来特简单,因为你让人感觉安全因为你够朋友,别人就会愿意和你做朋友。

也许你会说,那你的意思是:我每次交往都该吃亏?

当然不是,告诉你几个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相关发现,还是要回到社会交换理论,这是霍曼斯1960年代提出的。其要点之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关系。这种交换既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如情感、信息)。交换中,人们不仅希望交换是公平的,而且希望这种交换是值得的,也就是说,希望得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失。否则就不值得交换,并会认为这样的人际关系不值得维持。

此外,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通常都会自然选择给双方都带来最大满足的行为(双赢),因此,人际交往中大多数人会更多地选择增值交换的方式,即交换中双方都以更多一点的方式回报对方。

 所以,从长远的、持续发展的人际交往关系看,不占别人便宜甚至是眼前吃亏的交往最终结果是双赢的,而且其所赢不仅仅局限于你眼前的人际关系,你赢得的还有人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有些看起来总吃亏的人却总有人帮的原因所在,“因为你自己不说,不提要求,别人就会帮你说”,知道吗,帮你说的人,其实也在赢,赢什么?赢名声,赢“这人讲义气、这人公平、这人够朋友”的名声,而这种赢,带给他的将是更多的口碑和更多的机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