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驿站

青春是道坎儿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02 07:38:06

   

 

青春悄然而来,在它笼罩的世界里,我看不清来去的路……                

    细细回想起来,我的青春期开始于初二、初三那一段儿吧。一颗叛逆的心和十二三岁的年纪。那时母亲总伤心的说:“你怎么就变了呢?怎么就变得一点都不听话了呢?”确实是一种完全的蜕变啊。  

 

    那时的我,会朝着家里人莫名的发脾气,有时候只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有时候却什么都不为,只是生气,只是想发火……那时的我,会莫名的想哭,没有原因,只是想哭。于是固执的锁上门,独自蜷缩在墙角,任泪水肆意流淌。那时的我,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眼光、闲言碎语都特别的敏感。  

 

    那时的我,总觉得迷茫,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会停下脚步,站在马路上抬头望着天,像是想要望穿那铅灰的云,望见我前进的路……  

 

   

    那时的我,对母亲大吼大叫,只因为母亲给我买了件我不喜欢的新衣服,并一再强调着不要随便替我做主,我有自己的喜好。那时的我,喜欢咖啡的苦和黑夜的清冷静谧;那时的我,沉浸在对现在和未来的迷茫中,一边审视着当下的自己,一边寻找着渴望成为的自己。那时的我,像一只困住的兽,想要冲破生活的牢笼。我想要冲破学校——家、家——学校这两点一线的模式;我想要冲破这枯燥的生活;我想要冲破别人对我的看法,不想再做那个温顺听话的乖孩子;我想要走,到一个没有人管我的地方去;我想飞,飞的高高的,飞到再没有什么人、什么事能约束着我的地方,我似乎觉得在那儿我就会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我会找到方向,找到属于我的幸福快乐……  

 

   

    现在想想那时想离家出走的念头估计是受三毛的书的影响吧,那时看她的《雨季不再来》,那叛逆和我的何曾不是一样呢,只是她更潇洒,更彻底,更无所谓。那时羡慕她,羡慕她可以想不上学就不去上学,把书包埋进土里,义无反顾;羡慕她喜欢画画就去学画画,喜欢看书就呆在家里整天看书;羡慕她想去留学就去留学,即使留学生活有苦有泪;最羡慕的是她有两个懂她支持她的父母。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别人的不了解,不理解。之后又看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万水千山走过》、《梦里花落知都少》等书,又是满眼的羡慕,羡慕她去过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美景,体验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羡慕她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随意,那么幸福;羡慕她有那么多知己,最重要有一个懂她、爱她、永远对她不离不弃的人。  

 

   

   而我,还什么都没有,最基本连一个了解自己的人都没有没有一个人了解我,没有一个人懂我。他们总是说我变了,可是没人知道我为什么变了,我只是想要突破原来的自己,我只是想要改变,我还是我,只是某些想法变了而已。可是其他人不了解,他们就是无法理解我,或许他们就是不想了解我。我也曾试图和他人聊到关于改变、关于我的与人生与未来有关的话题时,他们总是不明白,不理解,于是我也就不再尝试,不再做这些无谓的努力。  

   我不再解释,也不再有人主动想听,于是隔阂就这样出现。我围着自己画了一个圈,将自己围在了圈里,将其他所有人都隔在了圈外。我独自上学,独自回家,在家里也是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这样的孤单,最初带给我的是空间与时间,让我更自由的思考、遐想。久而久之,孤单变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孤独,我满腹的迷茫、满腹的疑惑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找不到人来开解我,帮助我。孤独的世界,走进去了就不再容易走出来。  

 

   

   我陷在这样的世界里,找不到能给我帮助的人,于是我将所有的精神寄托在书里、笔下。我想尽各种办法借书、看书,在书里寻找慰藉,为书里同病相怜的人物感叹,就像是在安慰自己,在那时我坚信书里的他们一定是懂我的。在心情郁闷,想找人倾诉又无人可找时我就会独自躲在房里写日记,将自己所有的想法与情绪全都写下来。那一本又一本的日记,就这样将我的青春岁月封存……  

 

   那时的我,心里像有一个结,要怎么解开,连我自己也无从得知。就这么纠结着、寻觅着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夏。  

 

   

   进入高中后,我的思想更是活跃的厉害。我曾一度自问“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活着?”、“我活在这沉闷的世界里有什么意义呢?”、“我的未来该是什么样子呢?”……这些问题一个一个缠绕在我的脑海里,解不开,挥不去。  

 

   原本以为,我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矛盾、迷茫、孤独和不被人理解之中,但是,高二那年我生了一场病,而这场病就此改变了我的生活,还有我。病中的我,经常整夜整夜疼的睡不着,而在这样的夜晚,身体是疼痛的,头脑却是无比清醒的。在最初生病的日子里,我总是在思考着与死有关的问题,虽然明知道自己还不会死,但还是经不住要去想,我总是想:如果我明天就死了,我今天该怎么过,明天才不会遗憾啊?我想,我还有那么多想看的书还没看;我还没上大学呢;我还有那么多想去的地方,想看的美景没看呢;我还没有所作为呢……想着想着,一扭头看见躺在身边陪伴着我的母亲,突然发现,我还有父母呢,他们辛辛苦苦把我养这么大,没得到我的任何回报不说,还得忍受我的坏脾气。然而他们不从曾放弃过我,只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守护着我。我从不是孤单一人,只是我没有看见那些爱我的,守护着我的人就在身边。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下来了……那一夜无眠,我望着窗外,看黑夜一点一点褪去,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里时,我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开始了。  

   

    在后来的那些日子里,我虽然也时常生病,但是我不再恐惧,不再怨恨,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疼痛,当疼痛在身体里一点一点扩散开时,我努力让自己想点开心的事——那些快乐的回忆和美好的未来……  

 

   就这样我走了出来,我成长了,获得了新生。当再回忆起原先那些让自己纠结的问题时,我不再那么纠结,而是以平和与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它们。我不再只想着离家出走,因为我知道我的根在那里,那儿有爱与责任。然而不变的是我的理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朝这个理想奋斗,我活着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会在这行进的路上体现出来。  

 

   

   那时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些改变,为什么又会想要去改变。现在走过了那段岁月的我在逐渐的学习中也渐渐明白,我并不是个“怪胎”,那只是青春期的共性。处在青春期中的我们:敏感,情绪化,叛逆,渴望孤独又害怕孤独,渴望被理解而又不主动去理解他人,渴望独立、自由而又离不开父母的照顾,时常感到渺茫,想跟他人倾诉而又怕他人看穿自己。心理充满着矛盾,有时觉得好像不了解自己,世界看起来很陌生,想封闭自己……在我的身上,这些特点都被一一演绎。  

 

   就像是我对别人的眼光、评价的在意,在乎自身的外表等都是我的敏感。而在我的突发性的脾气,莫名其妙的哭泣中就体现了我的情绪化。我叛逆,我不愿意听别人的话,我想按自己的想法生活,我就想过的和别人不一样,想要个性的生活。我在享受着孤独中沉思,又害怕着孤独中的冷清和寂寞。我想要飞,想要离开,想要挣脱束缚然而我又无法完全离开父母。我一边渴望着有人理解,又觉得没人理解我,不愿意敞开心扉,就没有人走进来,我其实是自己困住了自己。我在思考着自己是什么人,想成为什么人,在为自己进行人生定位的时候会迷茫,会困惑。  

 

   

   时间就这么流过去,如果没有杨老师和她的健康人格心理学,我在回想起那段最初的青春时光时一定是带着悔恨的心情,我会责备自己的不该,不该那么孩子气,不该那么固执,不该伤了那么多人的心……但是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遇见了老师。因为她的心理课,让我从新认识自己,从新审视我的过去和未来,也开始以一种新的态度来审视世界和生活。老师的课,特别是关于艾里克森和他的青春期学说的课,让我解放了自己。  

   艾里克森在他的学说里解释到: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如果过去的危机都以解决,并且过去的经验都已被整合,那么一个人就能形成强有力的同一性。否则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青年人需要有这样一个阶段去处理他们早年尚未解决的一些危机并且整合以往儿童期建立起的一些同一性的碎片,同时他们也需要有时间去对将要扮演的大量新的角色(如性别角色,公民角色等等)进行适应。  

 

   

    他的学说加上杨老师的解说让我明白,那时的我是处在了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中,是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度的阶段,我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新的定位,我在整合过去的自己,审视现在的自己,我想要创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同时我也在寻找着一个新的能被社会和他人接受的角色。而那时的自己,正因为不懂,所以迷茫、纠结,所以责怪他人,怨恨自己。我也知道,我的那些表现都是正常的,也许我的问题比别人严重了点,但是这些问题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的,那不是罪过,我应该原谅自己。现在每每想起那些日子,想起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我依旧会觉得有点儿愧疚,但我不会再深深的责备自己了。我的心灵被解放了,就这样解放了。  

 

   

   我常想,如果我能早一点知道艾里克森和他的青春期学说,我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呢?或许吧,但是现在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有幸遇见了杨老师,有幸聆听艾里克森的教诲,然后带着感恩之心活着。我感谢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影响过我的人,是他们造就了现在的我;我感谢那些对我不离不弃的人,他们是我要用一辈子去珍视的人;我感谢生命中看过的书,经过的事,它们帮助我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我感谢自己,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认真的活着……  

 

    现在的我,虽然依旧不完全了解自己,也没能真正准确的确定自己的人生定位,但是我知道我在努力的做到,我在尽可能的向前。我不再迷茫,我是有方向的。未来的路或许艰难崎岖,但是我知道我不是孤身一人,因为我有那么多人陪伴,我的心中充满阳光……  

 

   

   

          靠谱的生活,不再恐惧周围事物老去;  

 

          理解那些远离的朋友,毕竟那不是失去;  

 

          梦想自己背负,走多远,往那走,其实,你自己都知道;  

 

          寂寞没那么可怕,只要懂得怎么去面对;  

 

          被人拉近黑名单的同时,也被其他人列为特别好友;  

 

          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焦虑,担忧,都是因为:  

 

          现在的我还不是最好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