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家团队法规政策种子种苗科学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案例在线交流
病虫害绿色防控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 
 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 
 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您的位置: 首页>病虫害绿色防控>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正文

稻叶蝉识别与防治技术

时间:[2019-05-28]  来源:

 

稻叶蝉

 

(一)为害特点

 

常见的稻叶蝉主要有黑尾叶蝉、白翅叶蝉、二点叶蝉等,属同翅目,叶蝉科,俗称油虫、蠓虫、浮尘子等。寄主植物除水稻外,还有麦类、谷子、甜菜、白菜、萝卜、甘蔗和稗草等多种杂草,都以成虫、若虫吸取寄主植物汁液,虫口多时,常暴发成灾,使受害稻株矮缩下坐,甚至全田烂秧倒伏枯死,群众称“火旋”、“火风”。有些种类还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二)形态识别

黑尾叶蝉体黄绿色,两复眼间有明显黑色细横线相连。雄虫前翅鲜绿色,末端黑色,雌虫翅末端淡黄褐色。

 

白翅叶蝉头胸部橙黄色,前翅膜质半透明,被白色蜡质物,呈白色,有虹彩。腹部背面暗褐色,腹面及足黄色。

 

(三)发生规律

 

水稻叶蝉中以黑尾叶蝉和白翅叶蝉发生最普遍,为害最重。黑尾叶蝉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白翅叶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稻区。黑尾叶蝉在我国一年发生28代,以若虫和少量成虫在绿肥田、田埂、沟边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世代重叠明显,田间为害高峰期在78月份。成虫白天多在稻株中下部,早晚可到稻株上部叶片上取食。性活泼,能飞善跳,晴天时甚为活跃,低温、阴雨及大风时,则栖息于稻茎基部。受到惊动时,横行斜走或飞走。趋光性强,天气闷热的黑夜可大量扑灯,有趋嫩绿习性,生长嫩绿的23叶期稻苗和本田返青期为成虫大量迁入期,也是病毒传播的关键时期。在稻田内,发生初期以田边虫口密度较大,随后由田边和田中扩散蔓延。黑尾叶蝉发生的最适气温为28℃左右,适宜的田间相对湿度为75%90%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高产抗虫品种,是防治虫害最有效的措施。冬春季和夏收前后,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稻株贪青徒长。有水源地区,水稻分蘖期,用柴油或废机油1千克/亩,滴于田中,待油扩散后,随即用竹竿将虫扫落水中,使之触油而死。滴油前田水保持3毫米以上,滴油扫落后,排出油水,灌进清水,避免油害。早稻收割后,也可立即耕翻灌水,田面滴油耕耙。

 

2.物理防治

 

黑尾叶蝉有很强的趋光性,且扑灯的多是怀卵的雌虫,可在68月成虫盛发期进行灯光诱杀。

 

3.化学防治

   大田虫口密度调查,成虫出现20%40%,即为盛发高峰期,加产卵前期,加卵期即为若虫盛孵高峰期。再加若虫期1/3天数,就是23龄若虫盛发期,即药剂防治适期。此时田间如虫口已达防治指标,参照天敌发生情况,进行重点挑治。早稻孕穗抽穗期,每百丛虫口达300500只;早插连作晚稻田边数行每百丛虫口达300500只,而田中央每百丛虫口达100200只时,即须开展防治。病毒病流行地区,早插双季晚稻本田初期,虽未达上述防治指标,也要考虑及时防治。施药时田间要有水层3毫米,保持34天。农药要混合使用或更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杀硫磷乳剂1000倍液。 

上一条:中华稻蝗识别与防治技术

下一条:稻飞虱识别与防治技术

关闭窗口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地方合作处  地址:郑州市中牟县青年西路38号
电话:0371-67290733  邮编: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