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家团队法规政策种子种苗科学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案例在线交流
病虫害绿色防控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 
 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 
 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您的位置: 首页>病虫害绿色防控>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正文

稻弄蝶识别与防治技术

时间:[2019-05-28]  来源:

 

稻弄蝶

 

(一)为害特点

 

稻弄蝶俗称稻苞虫,属鳞翅目,弄蝶科。在我国为害水稻的有13种以上,主要有直纹弄蝶、隐纹谷弄蝶、曲纹稻弄蝶等,以直纹稻弄蝶分布最广。直纹稻弄蝶在我国除西北地区外,遍及各稻区,以淮河流域以南发生普遍,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寄主有水稻、茭白、稗、游草、芦苇等。幼虫吐丝缀连水稻数张叶片成苞,躲在内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稻叶吃净,还常使稻穗不能伸出。

 

(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620㎜,翅展3640㎜。体翅黑褐色,有金黄色光泽。前翅有78枚排成半环状的白斑,后翅有4个白斑,呈“一”字形排列。

 

卵:半球形,直径约1㎜,顶端平,中间稍下凹,表面有六角形刻纹。初产时淡绿色,后变褐色,快孵化时为紫黑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3040㎜。头大,正面有“w”形黑褐色形纹,胴部第12节细小似颈,中段肥大,末端又细小,故虫体略呈纺锤形。

 

蛹:体长25㎜,近圆筒形,腹面淡黄白色,背面淡褐色,快羽化时腹背均变为紫黑色,第56腹节腹面中央有1个倒八字形褐纹。

 

(三)发生规律

 

直纹稻苞虫在我国每年发生38代,以老熟幼虫在田边、沟边、湖边的芦苇、游草及茭白遗株上越冬。次春小满前羽化,第一、二代虫量少,对水稻为害不大,以迟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受害严重。末代幼虫除为害双季晚稻外,多数生活在野生寄主上,天冷后即以幼虫越冬。

 

成虫白天活动,喜在芝麻、南瓜、棉花、千日红等植物上吸食花蜜。卵散产,在水稻上以叶背近中脉处为多。在叶色浓绿、生长茂盛的分蘖期稻田里产卵量大。幼虫共五龄。一、二龄在靠近叶尖的边缘咬一缺刻,再吐丝将叶缘卷成小苞,自三龄起所缀叶片增多,一般为28张叶片缀成一苞。一头幼虫可吃去10多片稻叶,4龄后食量大增,取食量为一生的93%以上,故应在3龄盛期前防治。幼虫老熟后在苞内化蛹。该虫为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其大发生的气候条件是适温2428℃,相对湿度80%以上。在67月份,雨量和雨日数多,时晴时雨,可作为大发生的预兆,高温干燥天气则不利其发生。在山区或水稻与芝麻、棉花等作物交替种植的地区,蜜源充裕,稻苞虫发生严重。在卵期,天敌以寄生蜂作用最大,重要的有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等;幼虫期重要天敌有螟蛉绒茧蜂、螟蛉瘦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有多种蜘蛛、步甲等。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冬春季成虫羽化前,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沟边、积水塘边的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在幼虫为害初期,可摘除虫苞或水稻孕穗前采用梳、拍、捏等方法杀虫苞。

 

2.化学防治

 

一般在分蘖期每百丛稻株有虫5头以上,圆秆期10头以上的稻田需要防治。可选用下列药剂:

 

50%杀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对好的药液5060kg喷洒。

 

或用:8000IU/ml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400g/亩;

上一条:稻飞虱识别与防治技术

下一条:稻纵卷叶螟识别与防治技术

关闭窗口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地方合作处  地址:郑州市中牟县青年西路38号
电话:0371-67290733  邮编: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