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家团队法规政策种子种苗科学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案例在线交流
病虫害绿色防控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 
 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 
 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您的位置: 首页>病虫害绿色防控>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正文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识别与防治技术

时间:[2019-05-28]  来源: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

 

(一)为害特点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俗称水稻钻心虫、水稻螟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二化螟在国内分布很广,但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的丘陵山区发生较重。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谷子、甘蔗、茭白、芦苇及禾本科杂草。二化螟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心、枯鞘、半枯穗、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等症状。三化螟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稻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区受害严重,北限近年已达北纬38°,即山东烟台附近。三化螟食性单一,只为害水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稻茎内壁,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二)形态识别

 

   二化螟

成虫体长1015㎜,翅展2031㎜,前翅近长方形。雌蛾前翅灰黄至淡褐色,翅面有一些褐色不规则小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前翅中央还有1个灰黑色斑点,下面有3个同色斑点,后翅白色。

 

扁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褐色,近孵化时为紫黑色。卵块多为长带状,卵粒呈鱼鳞状排列,上盖透明胶质物。

 

幼虫一般6龄,老熟时体长2030㎜。头部及前胸背板黄褐色,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条紫褐色纵线。腹足较发达。

 

体长约1117㎜,圆筒形,初为黄褐色,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以后蛹变为红褐色,纵线渐消失。

 

三化螟

成虫体长912㎜,翅展1836㎜。前翅为近三角形,雌蛾黄白色,翅中央有一明显黑点,腹部末端有一丛黄褐色茸毛。雄蛾灰黄色,前翅翅中央有一小黑点,由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条暗褐色斜纹,外缘有179个小黑点。

 

长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黑色,卵粒叠3层,密集成块,上覆盖着褐色绒毛,像半粒发霉的大豆。

 

幼虫45龄,老熟时长2030㎜,头淡黄褐色,胴部淡黄绿色或黄白色,背中线暗绿色。腹足不发达。

 

体长约1015㎜,瘦长,初乳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褐色有银色光泽,后足伸出翅芽外,雄蛹伸出较长。

 

(三)发生规律

 

二化螟在我国一年发生15代,以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玉米等根茬或茎杆中越冬。春季,老熟幼虫可爬出为害麦类、油菜、蚕豆等茎杆。由于越冬环境复杂,幼虫化蛹、羽化时间很不一致,故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

 

三化螟在我国从南至北每年发生27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6℃时,开始化蛹。越冬蛹约经14d羽化为成虫,飞往稻田产卵。

 

两种螟虫成虫均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喜在高大、茎粗、叶色浓绿的稻田产卵。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水稻分蘖期,稻株柔嫩,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层叶鞘,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孕穗末期,当剑叶叶鞘裂开,露出稻穗时,蚁螟极易侵入,其他生育期蚁螟蛀入率很低。因此,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二化螟的蛀茎能力比三化螟强,抗寒力强,且耐旱、耐淹。就栽培制度而言,纯双季稻区比多种稻混栽区螟害发生重;而在栽培技术上,基肥足,水稻健壮,抽穗迅速、整齐的稻田螟害轻;追肥过迟和偏施氮肥,水稻徒长,螟害重。二化螟寄主作物种类多,尤其是茭白较多的地方,有利于其繁殖为害,杂交稻田,其发生量大。天敌对二化螟的自然控制能力较强,已知的寄生蜂有29种,一般的寄生率达40%以上,还有寄生蝇、寄生菌和线虫等,与捕食性天敌,对其共同起抑制作用。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二化螟防治:切实处理好越冬期间未处理完的稻桩和其他寄主残株,破坏其越冬场所,压低越冬虫源。施硅肥后水稻抗性提高,在老熟幼虫和初蛹期,放干田水,降低二化螟化蛹位置,后灌水15毫米浸田,杀蛹效果良好。水稻越收获,将稻桩及时翻入泥下,灌满田水,幼虫死亡率很高。

 

三化螟防治:适当调整水稻布局,避免混栽。及时春耕沤田,处理好稻茬,减少越冬虫口。对冬作田、绿肥田灌跑马水,不仅利于作物生长,还能杀死大部分越冬螟虫。及时春耕灌水,淹没稻710天,可淹死越冬幼虫和蛹。

 

2.化学防治

 

水稻三化螟防治:在幼虫孵化始盛期,可选用下列杀虫药剂:50%吡虫·乙酰甲可湿性粉剂80100g/亩;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5060ml/亩;21%丁烯氟腈·三唑磷乳油180100ml/亩;35%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85140g/亩;15%阿维·三唑磷微乳剂6090ml/亩。

   根据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可采取“狠治一代、巧治二代、兼治三代”的防治策略。防治关键在于抓好合理冬作安排,保护天敌、减轻虫源等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抓适期抓指标做好药剂防治。防治适期一般掌握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药剂防治参见水稻三化螟。此外,还可以选喷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 .8%阿维菌素乳油3000 4000倍液。 

上一条:稻纵卷叶螟识别与防治技术

下一条:水稻鞘腐病识别与防治技术

关闭窗口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地方合作处  地址:郑州市中牟县青年西路38号
电话:0371-67290733  邮编: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