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鞘腐病
(一)症状识别


水稻孕穗期在剑叶叶鞘上发生。初为暗褐色斑块,后扩大成为虎皮状不规则大斑,边缘暗褐色或黑褐色,中间色较淡,严重时病斑蔓延整个叶鞘,使幼穗全部或局部腐败,不抽穗或半抽穗,剥开穗苞,可见在颖壳和叶鞘内壁上有粉红色的霉,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原识别
病原属真菌半知菌亚门。
(三)发生规律
成堆放置的病稻草残体和病种子多,发病多而重。温度以25~30℃、相对湿度90%以上,降雨量大,雨次多,发病重。氮肥过多或过少加重病情,氮磷钾施用量过多过少均加重病情。
(四)防治方法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为重点。
1.选用抗病品种积极推广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选留种子。
2.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施用氮、磷、钾肥,用量适宜,孕穗初期喷洒叶面肥可减轻病情。将病稻草及病残体烧掉,消灭菌源。
3.药剂防治 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每亩用25%施保克乳油80~100毫升或2%加收米80~100毫升、70%甲基硫菌灵100克,对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