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田间管理技术
大豆是喜温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能较好生长,生育期间以15— 25℃最适宜;同时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而且大豆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大豆产量,为此,必须做好大豆田间管理。

一、深耕施肥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基础上,深耕整地、施肥。在前茬作物收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的撒施于地表,然后用耙将肥料耙入土中,粪、土充分混合后进行深翻,深度22~25厘米,要扣严、不漏剩地。
在深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对于化学,目前多采用种、肥同播技术,即播种时,将种、肥分开,施于种侧下4~5厘米,化肥用量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0公斤左右。

二、精细播种
1、合理轮作:最好选轮作地块,不重、迎茬种植。
2、土壤水分适宜:整地后 (干土重%),播种时土壤水分含量应为80%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
3、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0日,最晚不能迟于6月底。

三、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间苗定苗。
大豆出苗后立即查苗补种,凡断垄20厘米以上的应补栽,20厘米以下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苗高10~20厘米时,及时人工间苗、定苗。
2、化学除草
结合间苗定苗、中耕除草去除田间杂草,用乙草胺乳油等按说明对水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在大豆出苗后用精喹禾灵乳油等进行茎叶处理。

3、追花荚肥。从开花到鼓粒是需肥高蜂期,一般开花前亩追施二铵15~20公斤,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 .15公斤、尿素1公斤,对水30公斤混合叶面喷洒,可减少花荚脱落。
4、化学控制。如有旺长趋势,初花期亩用15%多效唑50g,对水30公斤叶面喷洒。如盛花期仍有旺长,用药量可以增加20%进行第二次控制。

5、抗旱及防涝。
花荚期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注意排水。有水浇条件地块,在追肥后及在分枝、鼓粒期各浇一次水。
6、虫害防治
(1)大豆食心虫
以幼虫钻入豆荚,蛀食豆粒,严重时一般会吃掉大半个豆粒,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防治大豆食心虫,关键是抓住适期,既在成虫发蛾盛期,田间有成团飞翔现象时防治。
(2)大豆蚜虫

防治大豆蚜虫,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防治。一般可用40%的乐果乳油800倍液,20%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用2.5%的敌杀死乳油、5%的来福灵乳油、富尔3%啶虫脒乳油,每667平方米用药15~2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
7、鼓粒成熟期。当籽粒明显鼓起的植株超过50%,即进入鼓粒期,管理上必须满足后期生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及时防治病虫害。
四、收获脱粒
豆粒、叶子变黄、籽粒收圆变硬时即为成熟,及时在早晨或傍晚收获,防止炸荚。收获后在干净无污染的场地、及时晾晒脱粒,防止被雨淋或浸湿发芽。
